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馆内,九游娱乐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十岁的小学员李梦瑶刚结束一场实战练习,她摘下护面,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终于能回到剑道上了,感觉特别自由!”她兴奋地说,这一幕,正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近期最乐见的场景。
作为北京市击剑运动的推动者之一,王钰在过去几个月里一直忙于协助全市击剑场馆有序恢复运营,她表示:“我们的核心目标是让孩子们安全、快乐地重返剑道,重拾对这项运动的热爱。”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北京市击剑协会积极引导全市近百家击剑俱乐部和培训中心逐步恢复训练,目前已有超过80%的场馆正常开放,累计约5000名青少年学员回归日常练习。
王钰介绍,击剑运动在北京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受到青少年喜爱,据统计,北京市常年参与击剑训练的青少年超过2万人,这项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还能培养孩子们的礼仪意识和抗压能力。“击剑被称为‘格斗中的芭蕾’,它强调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精神层面的成长。”王钰说,“疫情期间,许多孩子只能通过线上课程保持训练,但击剑毕竟是一项需要实战对抗的运动,现在能重回剑道,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
为了确保安全有序的回归,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指导方案,包括限制场馆同时训练人数、实行预约制、加强器材消毒等,王钰特别提到,协会还推出了“快乐击剑”系列活动,通过调整训练内容,增加趣味性环节,帮助孩子们逐步适应线下训练节奏。“比如我们设计了更多游戏化的基本功练习,减少单一技术重复带来的枯燥感,让回归过程更自然。”
在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教练张伟展示了新引入的“击剑迷宫”游戏:孩子们需要一边完成步法训练,一边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这种方式既复习了技术,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张伟说,“王秘书长多次强调,恢复期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不能急于求成。”
王钰认为,后疫情时代的击剑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快乐导向”,她指出,过去部分家长过于追求比赛成绩,导致一些孩子对击剑产生畏惧心理。“现在正是重新定义击剑教育的好时机,我们鼓励教练们多采用鼓励式教学,降低竞技压力,让孩子真正享受过程。”为此,协会近期组织了多场教练员培训,重点研讨如何通过情景教学、团队合作等方式提升击剑的趣味性。
这一理念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同,学员家长刘女士表示,她最初让孩子学习击剑是为了锻炼专注力,但现在更看重的是孩子从中获得的快乐。“王秘书长和协会的努力让我们很安心,孩子现在每周都盼着来击剑馆,这种热情比任何奖牌都珍贵。”
击剑运动的回归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北京市体育用品经销商赵先生透露,近三个月来,青少年击剑器材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0%。“尤其是护具和训练剑的需求明显上升,说明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到了剑道。”王钰认为,这反映出击剑运动在北京的深厚潜力,“我们要趁势而上,通过完善梯队建设、举办更多趣味赛事,让击剑成为更多青少年的终身爱好。”

面对未来,王钰表示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推进“击剑进校园”计划,目前已与10所中小学达成合作意向,将击剑纳入课外活动选项,协会还计划在暑期推出“击剑体验周”,邀请更多零基础的孩子近距离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我们的长远目标是让击剑不再是‘小众运动’,而成为每个孩子都能接触到的体育项目。”

在采访结束时,王钰看着剑道上奔跑的身影感慨道:“这些孩子代表着击剑运动的未来,只要他们眼中闪烁着对剑道的热爱,我们的工作就有了意义。”剑馆里又响起裁判器清脆的提示音——新的对决已经开始,而属于这些小小剑客的快乐,正随着每一次弓步出击,在剑尖缓缓绽放。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